□耀 琪
  昨日報載,廣州市家禽“集中屠宰、冷鏈配送、生鮮上市”試點工作將於5月5日正式啟動。試點選取在越秀區、荔灣區(原芳村區和橋中街除外)、珠江新城、番禺區大學城高校的82家農貿(肉菜)市場,共298個活禽經營檔口開展。儘管市食安辦方面強調推行此舉是為了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,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不少疑問。
  市政府專門安排財政補貼資金715.2萬元,對市場生鮮家禽檔口升級改造和經營者給予補貼。看得出這種做法是為了穩定經營者,防止有人藉機提價,對消費者轉嫁壓力。從現實來看,因為不再管養活雞了,檔口面積也不需要那麼大了,雞檔比以前更節省租金與人力成本,在經營中也省了一些事情和麻煩。
  當然,但凡新型銷售方式必須到來時,必然會引發經營者的種種疑慮。比如,關於活雞好還是冰鮮雞好的話題,還會爭議很長一段時間。有人會落寞,有人會反感,尤其是對敏感的美食家和“吃貨”而言,活雞和冰雞有“天壤之別”。就經營者來說,貨源被統一了,以往那種多元化的家禽品類也就瞬間消失。而希望在家裡做烹飪的市民,短時間內基本上就要和來自各地的活禽說再見了,當然會捨不得也不願意。
  經營者和市民的顧慮,更深層次還在於政府會否強力保護大企業。雖然說政府會嚴格審批,但是企業一旦獲得供貨權後,就有了叫板市場和政府的實力。且企業和市場維繫度越深,對企業就會越有利,對政府的監管要求也會越大。但是,若入圍企業無限增加,政府也會管不過來,因此也會傾向於只和幾家大企業合作。
  考慮到供貨企業是民企而不是官辦企業的背景,且之前也有供港的經驗,再加上家禽市場的完全競爭狀態,從市場價值規律來看,優勝劣汰應該能給市民帶來選擇上的好處。但是,回想以前放心早餐那種“經驗”,但凡有政府對企業行為保駕護航的,社會上還是會產生對利益輸送和監管缺位的擔憂。因此,政府就要做好裁判,防止大企業互相形成價格聯盟,以各種理由抬高供應鏈上的成本。
  當然,市民中還有人會列出來諸如婚嫁、拜神也需要活雞之類的理由,提出民間傳統日漸被侵蝕的擔憂。然而,根據廣東省統一部署,廣州市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,要求城區家禽“集中屠宰、冷鏈配送、生鮮上市”率目標為:近期(2014—2017年)達到70%以上、遠期(2021-2023年)達到100%。或許,這就是現代化文明和大都市為了安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。
  耀琪  (原標題:冰鮮雞入市考驗政府管理水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37itn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